还记得老式数据中心的样子吗?融合系统出现了,老式的数据中心即将退场。一捆捆的各种通信电缆、各种互联的服务器和存储设施,还有为了维持25度以下低温而发出巨大噪音的冷却系统,这些都将成为过去了。
融合式基础设施将许多服务器、网络部件——有时还包括存储设施——组合到一个机柜,使用管理平台绑定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融合系统实际上是一种平台即服务PaaS类型的云基础系统,所有硬件都被管理平台定义为服务。这一切将使IT组织能更加灵活快速地向商业用户交付产品。
采用融合式基础设施是控制硬件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通常情况下,IT预算的70%以上都花在硬件设施上了。在传统方式下,IT组织通过储备来保障可用性,巨资购置和维持大量的可用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有时根本就是闲置着的——这就是所谓的IT蔓延现象。从IT业务实际需求来看,这种模式根本不具备成本效益。
客户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出差途中,对IT服务的需求都已经急剧增加,这些场景都不允许购买新硬件然后等些日子——毕竟这些东西需要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才能运过来。在融合式基础设施中,硬件都已经就绪,只需要启动和分配就可以了。
在某种程度上,融合式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一套硬件平台,同时还是一套IT整体解决方案。在这样的一套系统内,存储、服务器、网络、电源与冷却、安全控制等所有一切功能部件都集中形成一个资源池,一切资源在需要时都从资源池统一分配出去。管理平台是这套解决方案的根本,让所有部件一起运作,让资源能根据需要启用和分配。
在融合系统内,一切都被虚拟化。这意味着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I/O虚拟化同时实现,形成统一资源池,最终通过单一的集成管理接口,按需分配资源。虚拟化和硬件的紧密集成,使系统形成一个综合的功能体,系统内的部件已经很难被独立看待。
理论上来说,IT组织可以通过遵循标准和整合各种技术自行搭建一套融合式基础设施。 而实际上,当前想要快速部署基于云环境的PaaS平台非常困难,原因就是缺乏集成手段和相关标准。一旦机架式服务器被换成刀片服务器,要开发一套管理界面来按需分配服务器资源就会容易得多,关联的存储和网络也能一并管理。当前整个行业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刀片服务器显然不能在各厂商通用,这就造成不同厂商通常采取各自不同的技术。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无服务计算就不需要服务器吗?
在云计算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中,你不需要管理你的物理基础架构;而在云计算的无服务计算中,你甚至不需要管理任何虚拟机、操作系统或者容器……
-
为私有云实施做准备:调整你的服务器
为了向私有云服务迈进,IT团队首先需要评估其当前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从服务器处理器、内存和存储支持开始。
-
提高IT效率:利用自动化系统和服务器文档
服务器和系统文档是IT管理的关键一环,但是对于很多小型的IT企业来说文档本身可以能会涉及乏味的、容易出错的手动流程。
-
“拒燃”?小心数据中心热点
冷却故障和服务器温度过高造成的结果往往比绝大多数关键任务数据中心断电还糟糕。那么,热点是如何发生的呢?又如何预防其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