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这个充满爱意的节日里,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物联网当仁不让地成为最耀眼的主角。在此次大会上,华为公布了1+2+1的物联网战略。
智慧交通 幸福出行
在这个粉红的日子里,华为展厅有一辆粉红的520路公交汽车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人们都坐在车厢里轻松愉悦地聊天,或者低着头把玩自己的手机。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有83%的公交乘客拥有智能手机,手机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在25小时以上。巴士在线拥有5万辆公交车上的液晶电视内容播放权,利用华为的车载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为乘客提供更方面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个性化与竞争力的业务。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华为融合敏捷网关AR511,集WIFI、LTE、GPS定位、视频播放、大容量存储等功能于一体。
以上只是物联网中人与物连接的一个缩影。
物联网炙手可热
物联网成为新的创新热点,多个国家已经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比如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等。这些都表明21世纪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云计算、大数据与移动化等潮流下,物联网将迎来一片红海。
据华为预测,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接近1000亿,新部署的传感器速度达到每小时200万个。尽管智能设备与移动应用发展迅猛,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的演进,但物联网联接的世界范围远远大于智能手机及其应用。更重要的是,物联网侧重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如此复杂多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当前的网络架构HOLD不住。
华为1+2+1物联网战略
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表示,华为将敏捷网络全面延伸到物联网领域,让企业可以快速构建一张拥有“无尽可能”的物联网基础架构,为此推出了1+2+1的物联网战略。
第一个“1”指的是最上层的物联网平台,将数据集中收集与处理后开放给合作伙伴,在其上进行应用开发与修改等操作,这主要涉及设备、运营与数据管理三大部分。“2”是指两种网络接入方式,这也是华为的传统优势,一种是利用物联网关接入,例如华为的AR路由器系列,支持包括有线的PLC/RS248/RS232/Eth与无线的ZigBee/RF/Wi-Fi/Bluetooth等多种协议,另一种是LTE-M/5G接入,通过LTE/5G网络将数据传到物联平台,主要适用于智能终端稀疏部署场景。
最后一个“1”是华为新推出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这款开源的OS系统体积不到10KB级,具备零配置、自组网、跨平台的能力,因此对硬件资源(RAM与Flash)要求低,并且功耗小,响应速度快。
物联网标准待制定
每一个新技术都要经历成熟度曲线。物联网不是一个新鲜的技术,张顺茂解释:“现在火起来是因为有大量的应用促进了它的发展。”与此同时,推广物联网最大的难题出现了:标准。
传感器及其设备种类丰富多样,在企业级与消费级领域表现不尽相同,如果没有标准化,或者没有形成主流的操作系统,根本就没法实现互联互通。例如智能电厂与智能工厂的标准该如何制定?
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IC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张顺茂表示,物联网也会遵循这样的思路走下去。他透露,华为目前正在与工信部信息研究院一起制定物联网相关标准,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物联网落地。
不仅如此,华为在BDII(业务驱动的ICT架构)纲领下,打造一个面向行业应用场景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例如与东风汽车签署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与Neusoft成立数字医院联合创新实验室等。
据悉,华为物联网目前将聚焦在车联网、制造、能源与智慧家庭四大领域。张顺茂表示,物联网市场非常大,华为将持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合作伙伴一起深耕细作。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边缘数据中心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了帮助物联网和类似的边缘计算初步应用真正得到回报,IT组织需要采用更加长远和宽广的方式分配基本的数据中心资源……
-
“函数云”即将崛起?
用户在事件处理中已经看到了未来的云。IoT在广泛的领域里大量生产事件的潜力,同时较短控制环路的要求将彻底改变云的使用……
-
Gartner:容器、云、高速网络和物联网仍是IT流行趋势
从容器和高速网络到物联网和边缘计算,这些趋势继续定义着IT专业人员在未来数据中心中的角色以及他们需要磨练的技能。
-
我们该强化物联网的基础架构了……
在企业内部部署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并不会对当前的基础架构带来什么负担,但是未雨绸缪总是好过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