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炒作下,“软件定义”如何定义“数据中心”真的有答案吗? 厂商对IT人员不断洗脑,宣传他们所销售的是个“软件定义的解决方案”。每个解决方案都号称自己在任何领域代表了“软件定义”的意义。分别来看,所有一切都非常有道理,但从整体来看,却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面对着云清洗般的遭遇,似乎每个IT元素都成为云计算中的关键。
但至少在这被吹上天的云概念中,还存在一些道理。至少我们都知道云计算的意思。云计算未来更是一个混合体,其中大部分IT解决方案仍然在发挥作用。 但“软件定义”这一制高点正变得越来越离奇。
尽管VMware似乎正以他们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概念领袖自居,但看起来并没多少人赞同这个概念……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在各种炒作下,“软件定义”如何定义“数据中心”真的有答案吗?
厂商对IT人员不断洗脑,宣传他们所销售的是个“软件定义的解决方案”。每个解决方案都号称自己在任何领域代表了“软件定义”的意义。分别来看,所有一切都非常有道理,但从整体来看,却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面对着云清洗般的遭遇,似乎每个IT元素都成为云计算中的关键。但至少在这被吹上天的云概念中,还存在一些道理。至少我们都知道云计算的意思。云计算未来更是一个混合体,其中大部分IT解决方案仍然在发挥作用。
但“软件定义”这一制高点正变得越来越离奇。尽管VMware似乎正以他们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概念领袖自居,但看起来并没多少人赞同这个概念。这个词将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如何定义“软件定义”
在这个词被完全抹黑前,我们先看看它可能的意思,比如软件定义网络(SDN)。在网络领域,升级到SDN后,IT团队可以动态并可编程配置与塑造逻辑网络层,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维护底层物理网络(以及其他设备)。
一旦基础设施变得可以远程编程,通过软件进行定义,它将获得新的灵活性。网络变更不再会让整个系统戛然而止,也再不用手动移动线缆,不用对设备一台一台的更新配置文件了。之前需要花费一个周末的繁杂操作已经可以简化为一键切换状态A/B,SDN重新定义了网络的可维护性。
这种远程可编程特性将为整体环境带来第三方智能与优化(所有堆积的服务器资源可能被大数据应用所用)。虚拟化是朝数据中心迈进很好的一步,将物理基础设施抽象为总资源池,可以更好地关注逻辑层面的工作负载。利用可对资源的软件甚至硬件的可编程特性,可以更有弹性地配置和建立架构,完善连通性、安全性、性能以及数据保护方案。
软件定义,还是可软件定义?
早先许多嵌入在硬件与固件中的功能现在都已作为软件提供,通常作为虚拟应用程序运行在虚拟机实例上。
许多驱动最终会变为软件定义世界中的应用程序。
软件模拟在内部测试与开发中常见,但随着具有廉价CPU和内存的商业服务器越来越多,虚拟化管理程序的效率越来越高,即使是基于软件的系统性能也越来越高。例如,传统的存储阵列之前只能通过OEM提供的软件连接服务器。在经过数道包装后,现在已经是虚拟化存储阵列了。当然,专门为虚拟化环境设计的产品能表现的更好,如HP StoreVirtual VSA,EMC ScaleIO,VMware Virtual SAN和其他产品。
VMware认为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关键的非服务器IT基础设施(如网络、存储与安全性)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伴随着效率、自动化、灵活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增益。在流行的SDDC版本中,完整的数据中心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完全托管在虚拟化计算环境中。
简单的用软件实现没有资格被称做“软件定义”;这个词同样适合用于整个服务资源(如网络或存储)。只要拥有支持SDN的网络交换机,适用于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硬件与固件解决方案必然会出现。换句话说,模块化的(可能是专有或高度专业化的)物理资源池将被精心配置,用以实现弹性调整、动态分配与可编程配置。
在这些线路中,VMware似乎旨在更细致入微地定义“软件定义”的未来,而不是传统资源那样通过控制面板来管理配额(如存储阵列管理虚拟卷的方式)。与此相反,有些软件并不具备开放和远程编程特性,无法成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中的一部分。当一个解决方案无法融入更大的软件定义生态系统,或者通过第三方智慧来获取更广阔的视野的话,那么这概念最多是个炒冷饭。
相关推荐
-
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运用基于策略的管理
策略能够让IT团队更有效地管理虚拟机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其他组件。企业可以采取本文提及的策略来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
-
跟上DevOps、微服务和混合云:网络需要自动化
网络正朝向基于软件的系统迅速发展,提供自动配置、改进的管理与安全性,以更好地支持DevOps风格的应用程序开发……
-
为超融合架构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超融合基础架构会给新的数据中心冷却方面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在选择和实施之前,我们来看看哪些温度和冷却单元的效率是最好的……
-
IDC Directions 2017:值得期待的智能数据中心技术
智能技术能够让数据中心变得更为自动化、简单,不过企业需要为其实施做好准备,了解如何从旧的设备平稳过渡至智能的数据中心。